逃回津门的大概有三万人,这几天的功夫,直隶府署又弄来十多万壮丁,五万壮丁正在向前线运动,军粮城、大小王庄一线,现在是李大成的后方,那里也是李大成给联军预备发起总攻的所在。
“洋鬼子不打到京师怕是谈不成的!”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随着战线后撤。破坏也开始了,扒掉整条铁路,炸毁整座码头,推倒、炸倒一处处建筑。振威军的颓势一发而不可收,虽说大半的人都算是经历了战火,但人心不在了,最好的一次阻击战,振威军在阵地上打退了五次冲锋,许多阵地。都是一两次冲锋就要易手,这个过程之中,振威军与日俄军队伤亡,大体在二比一左右,攻守之下振威军依旧不能占便宜,这就是熟悉战场与不熟悉战场的差距。
王五等人也一同撤向了沧州府,津门一战,即便打成了巷战,恐怕也支撑不了太久的,打到现在,参战的双方已经算是熟悉彼此了,振威军的军心士气不成,人家怕也已经摸清了。
“六万余!
那边的人员撤离缓慢了一些,黄庄一带离着津门太近。一旦在津门开打,黄庄一带的村镇必然要遭殃的,因为那里村镇太多,之前的堵河放水,也没敢在那里进行,或许退到黄庄一带,还能利用一下海河,迟滞联军的动作吧?
“二爷,津门一战可有把握?”
在直隶府署的大堂之中,李大成与廷杰面对面坐着,上面坐的是桂顺,下面坐的是直隶的官员,战争结果不如预期,振威军的军心士气,是一大原因,军粮城撤退时,李大成的疏忽也是不小的原因,被追击之后,振威军上下毫无战心可言,才是李大成弃守黄庄一带的最主要原因。
不要说以后了,现在,就在众人说话的时候,振威军的一部分精锐人马就在向沧州府、山东一带撤离,他们带走了一万多条崭新的毛瑟、数百万发子弹,还有十门未组装的八生六克虏伯火炮,二十五门全新的七生五克虏伯山炮,这是李大成为自己留的底气,即便他不在了,这也是振威军势力的底气。
阵地攻防战,是粗活儿、累活儿,与精神振奋的日俄联军相比,振威军上下的军心士气就差了很多,即便是轮番上阵作战,振威军也没能守得住威震海门高五处炮台,五天的时间,一天打下一座。振威军付出了万余死伤,防线退到了码头、车站一带。
这样算来,津门有近十五万人,京师至少有十万精壮,与义和团有莫大干系的振威军主力留在津门血战,以旗人为主辅以直隶壮丁的十万人,身家算是清白的,改个番号就是朝廷的官军,即便谈判,也不会殃及桂顺的这支力量。
为了聚拢人心,李大成还新增了一条军规,只要能在阻击战之中,击杀一个洋鬼子,就能到大军后方做督战队,全军都成了督战队,就再次轮转,无论怎样,拢住军心能让振威军牢牢的扎在阵地上,才是最关键的。
“可以打!但守不住!一仗之后,津门全毁!”
这二十多天前后损失近二十万人马,一路撤到津门,李大成估算了一下,联军的损失至少在六万以上,这样的伤亡对联军来说已经不小了,这样的战争还要不要打下去,联军那边应该要有个考校的,再打津门就真要玉石俱焚了。
滩头决战、炮台争夺战、军粮城决战,可圈可点的三场大仗,在策略上李大成占了优势,但在损失上,振威军却远远大过了联军,三场大战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李大成从黄庄撤到津门的时候,他所保证的一个月时间,并没有做到,还差四天时间才一个月呢!
“诸位以为如何?本贝勒是相信二爷的,你们怎么说?”
最终还是桂顺拍了板儿,虽说李大成还在,但对于战争,桂顺是真的怕了,一个月的时间振威军死了小二十万人,这样的战争,已经超出桂顺的认知了。
吃了一次血亏之后。洋鬼子也变得极为保守了,一个劲儿的在稳固滩头阵地,看来,大沽口还是他们的主攻方向。
十五万人上去,只下来七万,八万人的伤亡对罗荣光来说太过巨大了。
李大成在等待,等待着振威军上下熟悉战争,这段时间严酷的军法没有用处,只能等着振威军上下,慢慢的熟悉战争,走出一批老兵,不然杀再多人也唤不起军心的。
好在炮兵的损失不是很大,罗荣光手里的万余人,还剩七千余,有罗荣光指挥。振威军的支援炮火还算存在,这样仗还能继续打下去,不然李大成也不知道,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了。
老毛子与小鬼子相比,还是差了许多,甲午一战之后,小鬼子对上大清军队,有一种出于自豪的优越感,即便阵地战打的艰难,小鬼子的气势还是很高昂的,李大成也想打掉他们这种嚣张气焰,可仅凭振威军还做不到。
有了桂顺拍板儿,津门大撤退,算是有了官方的命令,历经战火生还的万余旗人,一直守在津门的万余旗人,加上振威军一万五千老兵,一支四万人的部队,被李大成交给了桂顺,津门这地界,桂顺也不能再待了。
四万振威军、五万直隶壮丁的撤退,也能引起津门百姓的恐慌,撤退也容易一些,剩下的差事,就是李大成的六万余残军,齐世铎的五万振威军,曹宝福的两万余老漕勇的事儿了。
不到一个月的战事,让李大成消瘦的有些脱形,睡眠不足,吃住不规律,还要亲身参战鼓舞士气,李大成估摸着自己最少瘦了十斤以上,眼眶深陷的他,在桂顺说完之后,扫视了一遍大堂,尽是些倒吸冷气的声响。
“舰炮太过厉害,小日本一方打的决绝,除了伤亡,应该有不少人溃退了,我已下令,让津门、北塘网开一面收摄人马,应当还能收拢几万人的。”
“满不满老子不在乎!
“不是上奏不上奏的事儿,津门百姓若不想被洋鬼子屠杀,最好尽快撤向京师,洋鬼子一路损失惨重,此战之中,洋鬼子必然要屠城的。
保京师还是保津门百姓,李大成心里很明白,以如今洋鬼子的心情,打到京师必然也要屠城的,京师不能被屠,这是底线,若津门的百姓不走,振威军只能先走一步。
那一场决战之中,逃到北塘的有一万多人,北塘现在属于孤悬之地,那一万余振威军李大成也就便宜聂士成了。
五大炮台一线,还是李大成的最前线。看着远处还在不断加固攻势的日俄联军,李大成只能苦笑了,以后再也没机会将他们赶下海喽……
双方现在的交火,基本还是属于试探性质的,吃了几次亏之后,那边也开始正视振威军了,这段时间人家打的极为谨慎,这样的仗,绝不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