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同悲共苦(中)(1 / 2)

大时代1900 没落皇朝 1924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焚尸的过程中,曹宝福也一直在进行着同悲共苦计划,由京师这边送去的几十箱跳蚤,也在老漕勇敢死队的操作之下,日日吸食病患甚至死者的血液,津门地界的老鼠,老漕勇也抓了不少,现在这些东西都在城外荒僻处养着,那边每日里付出的死伤也是很惊人的。

当然涉及其他中药材的药方也有很多,李大成问这些药材的原因也简单,就是因为这些药材,相对于其他药材价廉而量大,除大黄一味之外,其他药材都有数处产地,而大黄的产量也不菲,这才符合防疫的需求。

由呼吸道传播的致死率近乎百分之百的烈性传染病,其可怕程度可想而知。曹宝福对于津门鼠疫的记录,起于半个月之前,前半个月的记录,算是专业,越到后期记录越是潦草,原因也简单,之前做记录的郎中也得了鼠疫,没了!

致死的最快速度,是十多个时辰,并且伴随着大量的咳血,虽说在津门焚尸的大多是老漕勇。抵抗能力差了一些,但这样的致死速度也太快了。

这个路子,曹宝福寻得很巧妙,知会曹宝福那边试一试晾晒取粉的办法,同时加上了口罩与手套的使用办法,李大成也在等着结果,鼠疫怕是不会轻易被驯服的,许多事儿还是要谨慎一些的。(未完待续。)

药材、药剂运抵津门之后,那边的疫情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也暴露了中医的一个弊端,精于调养疏于治疗。

这些只是一小步,真正的利益,却在李诚有的身上,京津一带历经义和团变乱以及津沽大战之后,许多买卖都歇业了,随之而生的就是大量无业、无生计且掌握一定账务知识的伙计、掌柜、东家。

与李大成想象之中的守旧不同,几个御医还提出了盐水蒸煮棉布,晾干之后辅以煅石膏的法子。

收购药材需要人手,这些人的生路也就有了,以这些人为基础,再选上一批机灵些的男丁,李诚有那边便有了可以辐射全国的收购网络。

防疫需要时间,检验药方的有效性也需要时间。祛瘟堂在全国范围之内架构购销网络更需要时间,这些在各方妥协的大前提下,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事情虽说千头万绪,但摆在面前能做的也就两三件,一是迁移难民,二是转移振威军势力,第三防疫,第四让桂顺讨好老娘们,除此之外,李大成也没什么能做的了。

从津门到塘沽,百里距离,振威军丢下了近三十万尸体,洋鬼子也丢下了六七万,高强度且有来无回的焚尸营生,谁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能不能坚持到焚掉所有的尸体。

半月之前,鼠疫的致死速度大概在五到七天,津门城中零星有患者。借助津门郎中之力,困在津门的人员,也做了一定的防疫措施,那段时间,津门因鼠疫而死的人,数量不是很多,一天几十个就算多的了。

打着为防疫收购药材的名义。几万人拖家带口,南下、西进,李大成这边也去信让李诚有建了一个以祛瘟堂为字号的专司收购中药材的商号。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即便桂顺放下京师的军务不顾,也要先照顾好太后不是?当然这里面也是有利益的,现在的紫禁城,太监当家,收拾太后御用物品,有的没的谁也说不出什么?

难民开始陆续启程,封锁津门的军队也在开拔,太医院那边也拿出了防疫的药方,药方有近百个,但大多要用到黄连、连翘、苦参、大黄、生地、知母这些中药材,李大成问了一下这些药材的药性,除中医理论上的大苦大寒之外,李大成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大苦大寒的中药材,都有抗菌抗炎的效果,从这方面来看,只要大致上用了这些药材的药剂,于防治鼠疫,都有一定的作用。

津门疫情失去控制,也不是李大成执行同悲共苦计划造成的,而是因为时间的关系,鼠疫的传播途径发生了改变。由蚊虫跳蚤叮咬或是直接污染物传播,升级到呼吸道传播,这里面的许多因果关系李大成知道一些,但具体来说也是不可能的。毕竟他不是病毒专家。

津门那边要防疫,京师这边自然也要防疫,难民百姓灭鼠除蚤也是是必须要做的,这些东西即便不传播鼠疫,也会传播别的疾病,打着防疫的名号,振威军所属,却以试验灭蚤效果如何,收集了数量极大的跳蚤,这些跳蚤自然跟中药材一起送到了津门前线。

衔着秋老虎尾巴爆发的鼠疫,比秋老虎可凶恶多了,其烈性远超李大成的预估,曹宝福那边按照李大成的要求,记录了一下大体的症状,在大量防疫药剂的保护之下,津门那边因鼠疫而死的人依旧是不可计数的。

诸多药剂在津门打了败仗,虽说不至于一败涂地,但也只能做到延缓一下死亡时间而已,延缓的这段时间,于病患而言,是祸非福,得了鼠疫,每拖延一天就多了一天的折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