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同悲共苦(中)(2 / 2)

大时代1900 没落皇朝 1924 字 8个月前

太后的家当弄齐整了,李大成这边也多了几十箱源自皇宫大内的好东西,许出去的利益,少到了可怜,无非是几十张船票而已,太监也怕死不是?

沙俄这边好弄,他们与大清之间的边界线太长,此次同悲共苦计划,重点就是沙俄,派出去散播鼠疫的人,绝大部分都要奔赴沙俄。边境匪患、国内黑死病肆虐,李大成倒想看看,沙俄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应对不了结果更简单,国破家亡!

口罩这东西,现学热卖就好,西医有这玩意儿,当李大成提出这个法子的时候,太医院的御医们也没什么所谓,无非是嘴上的几层棉布而已,只要不篡改中医典籍、理论,口罩以及烈酒、生石灰中医们还是可以接受的。

就体系来说,中医无疑是当今世界最系统的医疗体系,但与西医相比。他的缺点也极为明显,因为儒家思想的缘故,中医在治疗手段上,比西医差了很多,手术治疗方面更是如此,与西医比手术治疗,中医怕是连蹒跚学步的孩子都不如。

送走了肩负重担的桂顺,津门那边才传来了防疫的消息,鼠疫之所以令人恐惧,就在于那近乎百分之百的死亡率,染上之后几乎就不可能幸免。

烟威两地,英美的势力相对来说大一些。英国人经过几十年的殖民树大根深,不撼动英国本土,在大清这地界抗争,无论得失。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家人。

齐世铎率军奔赴山东的胶澳一带,这是英国人要遏制德国人,想了想烟台与胶澳的势力分布,李大成对于以后也有了明确的规划,扎根胶澳!

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没有物理措施,很难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物理措施,说白了就是带上口罩跟手套,条件有限,以现在的条件来看,李大成这边顶多再有烈酒、生石灰消毒的办法了。

这些还没什么,关键是曹宝福的作为,他让人将跳蚤、老鼠还有其他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烘焙之后,拿活人试过,烘焙过后的粉末,也会让人传上鼠疫,这才是关键,仅此一条,就为李大成解决了好大的麻烦。

让桂顺疏通关系,将老娘们在山西所需,从紫禁城弄出来,现在也很容易,派人送去,更容易,这是什么?这就是桂顺对老娘们的孝心。

独立发展,李大成也想呐!但科学技术,可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尤其是工业基础,科技上的东西,他或许可以指点一些,但工业基础,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苦干出来的,在这个时候,没有列强的支持,独立建造属于自己的工业基础,貌似很难!很难!

在抗菌抗炎的前提之下,李大成略一询问,更多的抗菌抗炎类中药材也就有了,选价廉量大的让太医院那边继续出方子,整整三十份于防治鼠疫有用的药剂,经过太医院那边的商讨也就新鲜出炉了,疗效如何,在津门一试便知,优中选优之后,就是最合适的防疫药物。

借着这个档口,李大成跟顾其行也在培训桂顺,此去山西,顾其行是不能跟着的,如今的桂贝勒可不是以前形单影只的穷旗人了,现在的桂贝勒代表着大清朝廷一大势力,京师这边的事务需要顾其行挺头,与桂顺一起走的是二管家杨鸿元,此人圆滑,讨好老娘们的手段,他要是不会,就没资格当桂顺的二管家。

由老漕勇、津门留存百姓组成的焚尸队,也实实在在变成了有去无回的敢死队,老漕勇有命令在身,津门的百姓身后有他们的家人,焚尸的工作,在这些念想的支撑之下依旧在继续,只是回来的人却寥寥无几。

八国联军在侧,津沽的防疫也是如火如荼,李大成却在撺掇桂顺讨好老娘们,这就是所谓的大清特色了,太后之事无小事呐!

至于美国,他们无心殖民,在利益上很难讨好他们,想要取得他们的支持也难,相对于这两国而言,急于扩张又在津沽吃了当头一棒的德国人。更好交往一些,只要处理得法,未尝不能得到德国人的支持。

对于鼠疫,李大成没多少研究,但对于传染病。李大成还是知道一些的,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烈性传染病,致死速度是最快的,咳血应该算是一个很明显的征特征。

书信之中,曹宝福那边没有透出一丝绝望的情绪,但李大成可以隔空感受到这种绝望,这与战争不同,身在鼠疫的阴影之下,残存在津沽一带的人,其绝望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开设祛瘟堂收购药材之外,李诚有那边还有一项秘密任务,花银子为曹宝福的老漕勇买到出国的门路。这也算是正当时的手段,大清变乱,一些有钱有势的老东家要避居海外,时机合适、借口正当,行事也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带着活物,在自家的土地上东奔西走,即便措施再严密,也难免出现意外的,烘焙的粉末就不一样了,这些东西,只要装进瓷瓶玻璃瓶之中,用蜡液封口,就算是安全了,至多再加些包装而已。

讨好老娘们的手段很简单,山西是没有驻跸之所的,相对于京城而言,山西对于老娘们就是穷山恶水,荣禄前次走的仓促,什么有用的玩意儿都没带,当然这个有用是对老娘们来说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