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国如此人如是(五)(1 / 2)

大时代1900 没落皇朝 1976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乾坤变幻之时,大清的条约,恐怕也会成为一纸空文,这李二神将好一手借鸡生蛋的本事呐!

现在这个时候,李大成跟桂顺坐得住,李鸿章是坐不住的,带着病体,李鸿章无奈的来到了贝勒府求和,局势再这么发展下去,他这一系就要彻底失势了,大难临头,由不得老李不低头。

自沙俄入主奉天,山海关那边的电报线路又通畅了起来,沙俄那边可能也想委婉一些,但奉天被占了,嘴上说的再委婉又有什么用呢?

听到了涸泽而渔四个字,李鸿章长叹一声,许久都没有开口,这次变乱,李鸿章也看到了大清的颓势,败局已成,谁也难挽狂澜,若李二神将能帮扶大清,或许还有几分希望,现在看来,李二神将是断然不会帮大清的,在李鸿章看来,大清倒台,恐怕时日不远了。

“小老弟,你想让我做什么?”

对此,李大成倒是实话实说,搞不搞李鸿章的后人,要看他们有没有眼色,没眼色,毁诺也就张张嘴的事儿而已。

“假托?此事倒可以变通,算了!檄文就檄文吧!老李允了!

这就是李鸿章在东三省的根底,湘淮老卒不必说,山海关的宋庆虽非李鸿章嫡系,但与李鸿章的关系匪浅。当年李鸿章独要宋庆的毅军驻守旅顺军港,足见宋庆的战力以及他跟李鸿章的关系。

“行事不可涸泽而渔!对大清如是,对你手下的那些官商也是如是,做的过了,难免要有报应的!”

短短几天的时间,就被李二神将翻了盘,李鸿章窝火呐!七十多的老头子怒火攻心,病倒了也就理所当然了。

贝勒爷,您说呢?”

李鸿章那一记窝心脚,至今仍让李大成念念不忘,有了奚落的机会,李大成可不会可怜病中的李鸿章,这人不可信!

桂顺自然不敢跟李大成一样,张口奚落李鸿章,他笑呵呵的打着圆场,算是缓解了老李的尴尬。

“东三省有什么事儿?

“不成!檄文必须发,即便是假托你李中堂的名义,也成!”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信义这词儿,在官场是不好使的,官场信奉的是人在情意在、人走茶就凉,李二神将太过肆无忌惮,李鸿章只怕他会找后账的。

闻弦音而知雅意,李大成一提东三省,李鸿章就知道他要说什么,这事儿难呐!

李鸿章面带难色的婉拒了李大成的要求,为人臣子要老成持重。抗俄檄文这事儿,他李鸿章做不来。

现在能说说,老李因何而败了吗?”

虽说桂顺这边,没什么正事可谈,但笙歌燕舞还是有的,这对各国公使来说是个消遣,对桂顺而言,这里就是拉关系的好地方。

寿山死节,长顺、增祺遇刺,东三省也没了主事之人,之前亲近长顺、增祺的人,害怕被刺杀惶惶不可终日,谁还敢管东三省的军政呢?

这两项措施,李大成不是针对东三省的,而是针对李鸿章的,这个时候老李必须要表态了。与沙俄老毛子死战到底,这话从李鸿章嘴里说出来,影响还是很深远的,只要有了这两项,李鸿章就不可能再倒向老毛子了,老毛子也不会对李鸿章再寄予厚望了。

留下这么一句话,老李落寞的走了,望着老李的背影,李大成也有些感慨,可惜了一代人杰,时运不济未得明主呐……

长顺、庆王父子、增祺,这三人的遭遇,让许多朝臣觉得这大清哪里都不安稳了。长顺、增祺两省的驻防大臣,说杀就被杀了,庆王父子,一个当朝亲王一个贝子,在京畿之地,差点被活活的打死,这一幕接一幕的怎不令人心惊胆寒呢?

“对啊!咱们也就是怕中堂大人累着,这才越俎代庖的,里面或有误会,还望中堂大人海涵呐……”

“小老弟,你能说话算话吗?”

对于宋庆的人马,李大成虽说看不上眼,但在大清诸军之中,宋庆的毅军还是有相当战力的。不说别人,董福祥的甘军绝对不是毅军的对手。

“小老弟,此事你难为老李了,抗俄檄文太过激进,太后那里怕是不许。”

桂顺这边的手段,很快取得了成效,栖居在贤良寺的李鸿章病倒了不能理事,无论是和谈还是密约,都停了下来,与贤良寺的门庭冷落不同,桂顺在使馆区的宅子,成了各国公使们聚会的地方。

李大成也算看清楚了老李,长久的宦海浮沉,让他成为了一个被利益驱使的工具,他看的是利益,不是大义跟交情。

东三省的事儿,老李接下了,抗俄檄文不能发,但老李会给那边的湘淮老将一一去信。

“中堂大人,先不忙着说这些,咱们先说说东三省的事儿如何?”

和谈的决定权依旧在李鸿章的手里,李大成指挥桂顺做的,不过是给了诸洋鬼子一个更长远的利益,李鸿章显然是不明白这个的,他的眼中只有洋人的朝廷,却忽略了他效忠的大清朝廷。

李大成一直在等着老漕勇们的战果,可先一步来的,却是增祺的死讯,李大憨那边接到了李大成的命令,杀戮增祺一族的事儿。做的也分外酷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