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远东诅咒(上)(2 / 2)

大时代1900 没落皇朝 2007 字 8个月前

赚银子。恐怕李二神将的算计不止于此,揉了揉脑门,李鸿章继续发问。

现在这时候,李鸿章是抻不起的,见李二神将在吊胃口,他索性就有话直说了。

这段时间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对李大成而言的好消息,对诸洋鬼子来说就是噩耗了,继奉天、旅大、营口之后,长春、吉林、哈尔滨、呼兰、齐齐哈尔、珲春、宁古塔、绥芬河、牡丹江等处的俄军相继遭到了鼠疫的侵袭。双城子、伯力这两个边城也未能幸免,鸭绿江畔的日本兵营,朝鲜一带也是如此,鼠疫席卷远东之势,在十几天的时间里,通过电报呈现在了李大成跟诸洋鬼子面前。

“这话说的,太医院在津门已有成法,无外乎焚烧尸体、驱散人群、遮挡口鼻、再辅以解毒活血汤而已!

若不进军大清,能引发鼠疫吗?这事儿两说着,看看局势发展吧?”

“倒打一耙!就怕洋鬼子咬住不放呐!”

听到李鸿章说的药剂的价格,李大成的眉头一动,这事儿貌似可以发挥一下的。

自山海关传来沙俄军队爆发鼠疫的消息。之后这段时间,和谈、密谈完全停了下来,列强诸国的使节们,频频聚首,谈的是什么,李大成就无从得知了。

奉天在东三省中心地带,位置虽说关键,但对除沙俄之外的诸洋鬼子来说,那里只是一个重要地理坐标,各国在奉天的人数有限的很,但营口、旅大就不一样了,濒海区域多洋人,而且来往营口、旅大船只,有很大一部分是远洋货轮,一旦鼠疫爆发,后果之恐怖不可想象。

但这事儿,李大成是不会退让的,防疫是一国大事,清廷自然要出钱的,再者合约赔款就在眼前,清廷手里有现银就得便宜诸洋鬼子,这笔银子不若留个南北的各大药行实在一些。

其中最担忧的就是英日两国,东三省的海路,大半把持在英商太古船行手中,对于东三省的物产,小日本也有很大的需求,营口海路也有小日本的份额,鼠疫因何而发、何时而发,这两国也在急切求证之中。

这个又有什么说道?”

少的二三两银子,多的七八两银子,之前一副药,不过百十个大钱,至少二十倍的价格,谁人吃的起?”

李鸿章的檄文通过电报发出去不久,山海关那边就传回了好消息,奉天、营口、旅大一带的沙俄军队,疑似爆发了鼠疫。

“小老弟,你可知道,现在南边一副解毒活血汤要多少钱吗?

听到李二神将的算计,李鸿章也暗呼了一声高明,这手段了不得啊!

李大成练基本功的岁数稍大了些,若是能从十一二岁开始,二十多岁就能练出一双铁掌,对此李大成也很无奈,培养一个真正的高手,太难!

防疫是大事,津沽鼠疫的杀伤力,是经过证实的,作为和谈大臣的李鸿章,在这个时候,也拿出了他的魄力,暂代军机首辅之职,下令大清各省注意防疫,同时对东三省那边下了严令,绝不允许大清百姓接触沙俄人员。

祛瘟堂在南边大肆收购药材,总有残余的,其他人也没闲着,这段时间,南北的各大药行都囤积了一定量的防疫药物,李鸿章的用药一说,不外乎是想让祛瘟堂不要钱白出药而已。

至于赔款。洋鬼子的各大银行家,不都眼瞅着咱们借款,那咱们就借款!”

“咬住不放?等诸洋鬼子各国也爆发了鼠疫,你说他们国内的百姓,是怨咱们呢?还是怨他们的军队呢?

无须用药,只要用几层棉布遮住口鼻,就能在相当程度上防止鼠疫的传播,鼠疫是什么,大清的百姓,大多有些认知,老毛子爆发了鼠疫,东三省百姓也不得不被动的抵制老毛子,鼠疫蔓延可是会屠城灭寨的,死亡阴影之下,由不得东三省的老百姓不反抗。

十几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十几天之中,足够老漕勇向东三省推进了,也足够使鼠疫随着海船进入小日本了。

插半年的黄豆,再插一年的绿豆,之后就该混上铁砂了,再之后就是满满的一缸铁砂,日日不辍坚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勉强练出一双铁掌。

中医不吃香,也有用药的原因,见效慢、用药时间长,加上中医药剂的价格普遍很高,用药也就成了中医发展的绊脚石,与疗效显著的西药相比,中医在用药方面也落了下乘。

至于常关税,避开有多大难度?现在的大清,税务防线一片空虚。有些屈辱的境内走私,不正是避税之法吗?

南北的各大商埠也得到了同样的命令,不许外洋船只停靠,当然,在津门实验过的防疫之法,也随着命令传了下去。

“嗯!沙俄自津沽将鼠疫带到东三省,这话应该不假吧?鼠疫又自营口、旅大等地传到南边,这也不假吧?

觉得双手隐隐作痛坚持不下去了,李大成示意孙家丫头将滚烫的药液端上来,双手浸入药液之后,李大成才微笑着扫了一眼一直在发愣的老李。

“防疫之事,当以朝廷为主,鼠疫来势汹汹,虽说已近冬季,但寒冬怕是挡不住鼠疫肆虐的,我以为,中堂大人该与贝勒爷联手请旨,求太后下懿旨,令天下各州府出银购药,以资防疫呐!”

这消息能从山海关传回来,自然瞒不住洋鬼子们,或许山海关那边的消息来源也是洋鬼子,这个消息传回来之后,整个京师都静了下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