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中医崛起(下)(2 / 2)

大时代1900 没落皇朝 2066 字 8个月前

我说你为何要卖药给诸列强呢!

不要忘了,桂顺身后还有一个振威军,装备三十万振威军,花费也不是一个子儿两个子儿,老娘们老了,只要桂顺能服服帖帖。有些事儿老娘们那边也会大不见小不见,真的要玩杯酒释兵权、火烧功臣楼,老娘们也得好好思量一下。

“老李,学府有了轮廓,这学府是不是也该有个座右铭呐?”

“巧合而已!”

“富国强民,泽被苍生!

若李二神将能称作是泽被苍生,他李鸿章就是圣人了,咧嘴一笑,李鸿章问出了困扰他许久的问题。

罢了!既然贝勒爷有此心,那老李就给你解决一个麻烦,祛瘟堂售药所得,大部用于建造齐鲁医府,此事由老夫牵头,众臣佐之,太后那边也不会多说什么了。”

“去职御医、各地名医,教习直鲁学童未免有些小家子气了,哪处州府没有遗孤,小老弟,多选一些吧!”

学府的中医们想做事,先来一个朝廷不许,再来一个我来扶持,这样的事儿做个几回,老娘们的手段就会被轻松化解。

听出李鸿章在惊异什么,李大成也有些恼怒,这段时间他所做的事儿,为自己谋划的不多,除了从王五等人那里学艺,他有不少私心之外,他做事儿从私人角度看问题的时候,少的可怜!当然,女人的事儿除外。

富国强民、泽被苍生!

这个也是李大成早已想到的,可以!但要交流,你们可以派来学童或是学生,咱们也得派去学童或是学生。你们学中医,我们的人就要学你们的技术,想要参与交流,各国的教育界必须全部开放。

筹建最大的中医学府这事儿,也不会侵害大清官员们的利益,李鸿章振臂一呼,百官自然群起响应,难得,山西的老娘们也发来了八百里加急,除了赞许一下桂顺、李鸿章会办事之外,老娘们也会做人,她在太医院之外建了一座医府,当然这座医府是不存在的,现在只能依附于齐鲁医府,它的作用就是给齐鲁医府的先生们,一个太医院的闲散官职。

著书立说,医府出钱;整理典籍,还是医府出钱;齐鲁医府筹建之事,被李鸿章说成千年以来杏林第一盛事,也不算什么虚言,立德立功立言,全在齐鲁医府,许多告老的御医、赋闲的名医,都会耐不住寂寞的。

“就依中堂大人所言,中堂大人筹谋,咱们出银子就好。”

“啊?

之后,诸洋鬼子一边谈判一边拉拢中医,李鸿章跟桂顺也是一样,但与诸洋鬼子相比,两人的优势要大的太多太多,一道政令下去,绝大多数郎中都要听令的,中外有别,能被洋鬼子拉拢的中医终是少数,现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人还是心向大清的。

派遣大量人员出过留学,现在也基本只剩钱的事儿了,钱对李大成来说无所谓,现在就很多了,以后还会更多,不说别的,北面就有沙俄这个大金矿,劫掠开始之后,他能掌握的资金。打几个滚应该不成问题。

诸洋鬼子可不傻,药材获益也就在这段时间,几千万两银子应该可以到手,之后想要劫掠般大赚洋鬼子的钱,没可能的!以货易货人家也会提价,枪炮买卖,人家也可以是暴利的。中医进入欧美各国之后,也能找出相应的替代药物,祛瘟堂的药材,可以赚钱。但暴利也就在这几个月而已。

“人太多,养不起!”

中医的崛起已经成了定局,因中医而引发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方必然要占大便宜的,因为如今的大清欠缺了太多东西,因为国家地位的缘故,大清的学子们,也很难大批量的进入西方大学学习,有了医府的文化交流,这些人为的障碍。虽说不能一举铲除,但所剩的也不多。

“呵呵……,在老李看来,小老弟委实……

“你口中的十几万,等做的时候,怕就变几十万了,几十万学童,谁他妈养得起?

“老李不信!”

“这又是说笑了,几十万学童而已,哪个会忌惮?在孔孟之乡开医府。又有哪个敢反对?”

“请去职御医,各地名医之事,还得辛苦中堂大人。”

“嗯……多少有几分可信,但老李不全信!

李大成虽说也不待见那老娘们,但老娘们的这一手,也委实厉害,许出一些没有俸禄的不入流或是六七品官职,一下就帮着齐鲁医府收拢了很多人心。

想到这里,李鸿章也庆幸当时自己被李二神将逼了回来,不然恐怕死无葬身之地啊!

老了!不!没老我老李也远不如小老弟啊!你的老师是谁?谁人能教出如此人才啊!”

你手里的银子,只怕早已富可敌国了,几万学童与十几万学童,对你而言又有何区别?”

老娘们想通过李大成建的医府为大清积累人望、人心,这也是白扯而已,医府的财政抓在他的手里,稍微动作几下,李大成就能让感恩戴德变成怀恨在心,大笔的银子在手,这样的文章太容易做了。

在交流之事上,桂顺轻易的点头,让李鸿章有些诧异,他眼中的李二神将应该是仇视洋鬼子的。桂顺同意交流,也就是李二神将同意交流,这事儿在李鸿章看来,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选址、定名简单,哪里都可以,什么字号也成,真正难得是请人,桂顺没这个本事,他李大成做个屠夫够资格,请人,只怕会把人吓跑的。

一番问答之后,李大成算是被老李给套牢了,当然他心甘情愿也是个前提。未来的几十万学童,想想都令人兴奋,至于李鸿章口中的麻烦,在李大成看来却没什么。

“愿信不信,今天过后别来找我,找你也找不到。”

筹办医府这事儿,也逃不过诸洋鬼子的耳目,这段时间世界对于中医也是极度的推崇,因为这个,建医府之事,也被拿到了谈判桌上,原因无他。洋鬼子们想偷师而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