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爷,您可不能这么拉人,这些都是我从南边带来的,个个都有大用,您都拉走了,我就无人可用喽……”
起个字号名都能让二爷另眼相看,底下人就有些跃跃欲试了,不等他们开口,李大成就伸手压住了下面的声响,济民这字号不错,不必再多费唇舌了。
“好!粮栈之事我就不再拉人了,这粮栈总要有个字号的,说说吧!咱该起个什么字号?”
高丹桂这是被李大成的气势吓住了,说话都有些前言不搭后语了,是百姓人多呢?还是地主大户人多?究竟谁又是那根大粗腿呢?
“二爷、六爷,丹桂知道该怎么做了,自州县开始个个击破,先入州县,再入府道,半年之内,铺开济民粮铺在山东的摊子!”
“此次在山东开设粮栈,二爷有普济民生的意思,而山东巡抚衙门设在了济南府,称山东人为济民也不算谬误,二爷,不如咱们的粮栈就叫做济民堂吧?”
“老高,胶州府货场上的东西都是谁的?咱们二爷的!”
“别!我读书少,你们来说我来选!”
高丹桂说到这个,不仅李大成笑了、李诚有笑了,底下的一些掌柜们也笑了,背靠振威军的济民粮铺不是官商,谁又是官商呢?
最后这句话,也印证了一些人的想法,一个底层的粮铺,一个掌柜也能开的,一个掌柜两个伙计,就是人手富足了,三个掌柜二十个伙计,这位二爷的心思不少啊!
背靠官场、军队,手握无尽银钱,李大成才是那条大粗腿。对付底下的官员地主,李大成玩的不是革命,而是兼并,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李大成现在就是山东最大的那个地主大户,他做的这些,只不过实在规则之内的兼并而已,这事儿大清上下太多了,有钱有势才是大爷。
“二爷,买卖太大怕朝廷啊!除非是官商!”
“二爷,咱们没有壮大之前,还是最好不要掺和纳粮、纳税之事,这里面的水太深,稍有不慎就会跟整个山东敌对啊!”
“二爷的意思是用济民粮铺控制乡村城镇的粮食跟杂货买卖?”
济民粮铺身后的是振威军,振威军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大量的兵员,这济民粮铺,在李大成的眼里,可不仅仅是一个卖粮食的地方,也是一个征兵站,除了征兵站的作用之外。它还要起到收购当地土产杂货、销售外来货物的作用,这些李大成没有给高丹桂点明,话说了一半,他要的是高丹桂补充下面的东西。
这济民粮铺建了之后。你们还要接茬建粮仓,乡镇粮仓一万石,州县粮仓十万石,府道粮仓百万石!
“老高,胡盛合伙也不及二爷的,这些你不必担忧!”
粮食是什么?粮食是百姓生计,大清皇权不下县,这么大的权力空洞。李大成可不想让那些劳什子地主大户、土豪乡绅在下面说了算,无论是乡村城镇,谁抓着粮食谁的话语权就大。
这里的根底,有一些掌柜清楚,有一些掌柜不清楚,高丹桂就是不清楚的哪一个。
“二爷高明!”
底下的这些掌柜也算是心有九窍的人,李二爷这么说了必有深意,多半人都听出了李二爷的深意何在。但他们都没开口,而是齐齐看向了未来济民粮铺的大掌柜高丹桂。
“二爷,可是要将这济民粮铺建的跟祛瘟堂一样,将字号铺到乡镇?”
“高明的不在这里!
粮食换银子,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百姓缴税,首先要把粮食换成普通的银钱,这一关吃肥的是下面的地主乡绅大户们,接茬就要将这些普通的银钱,到官府出火耗折换成正经的官银,这第二关吃肥的是州县官员,只这两关,百姓手里的粮食就要被打压两次价格,而且大多数时候是成倍的打压。
“此事当由二爷做主!”
济民粮铺的事儿说完了,诸位,再说说其他买卖吧!”
“差不多!
铺到乡镇还不够,一个乡镇多大?怎么不得方圆几百里?一个乡镇至少要有一个粮铺,我的想法是东西南北各一个!”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二爷。是后者,可是二爷,胳膊拧不过大腿啊!他们人多!”
胡盛是谁?胡雪岩、盛宣怀,不说规模说现银,两人绑在一起再翻一番,也没李大成手里的现银多,这就是劫掠京师的好处,富甲天下呐!
再有,下面的每个粮铺,都要有三个掌柜二十个伙计,人不成边干边学,一年之内,你老高要拿得出可以外派的人员!”
李大成的话一说,高丹桂就明白了谁是那条大粗腿,济民粮铺也不需要一气儿干倒整个山东的地主大户,听了这句话之后,他心里其实已经有了想法,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