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李婉贞中午就回来了,休息了一会开始准备晚饭。苏妍则开始按之前登记好的各个名字的山药重量分好对应的货款,装进信封里写上相应的名字。这样等晚上苏元扬只需要收回收据简单核对一下重量就可以了。
前面说过李婉贞的手艺是独家的,因此得找个能信任的人。苏妍甚至想过找她其中一个婶,但眼前她们刚开始有点改变投入到农场工作,苏妍又觉得还未到让她们这么快插手到自己家的生意的时机。
苏元扬就放心去办别的事情。
把货款都分配好,苏妍就开始算山药地今年的收成。医药公司的结算重量是6万6千多斤,减去林林总总的别家拿来的重量,苏家的收成大概有6万斤,货款是18万多。再减去各项投入的费用,山药地的毛利润有15万之多,给苏伍的奖金也是1万,剩下的纯利有14万1千多元。这是至今为止苏家农场里利润最好的一种作物了。
也得感谢老叶,如果不是他介绍的医药公司,按给农产品公司的价格,纯利就得减少6万呢!苏元扬就掂量着过几天把刚晒好的牡蛎干给老叶和他朋友寄十斤上去。
幸好山药挖出来后不用其他手段就那样放个几天完全没有问题,所以二十个人忙了五天,才把全部山药都起挖好。
苏妍一直觉得苏妈一直困在苏记太浪费了,而且也辛苦,自从她上学后,就开始想着主意找人接替她妈在苏记的活。
最后还是陈雪接的棒,她那家文具店本来就是用来打发时间的,没什么钱赚早就打算收掉了,但收掉后又不知道再干些什么所以一直犹豫着,她可不想回村里的家去下地做农活和看婆婆的脸色。这天听到李婉贞母女的讨论,就毛遂自荐了。
交山药的那天刚好是周六,周五下午放学李婉贞就带着苏妍和苏恺回来了。李婉贞前面刚忙完牡蛎苗插柱的事情,这一季的牡蛎收成的事情也已经谈好,明天就开始采收。今年的价格果然比去年降了,苏家的养殖场赶了个头趟,价格也降到了1.5元每斤。
制成后苏元扬按苏妍的说法拿了一些来焖冬菇,吃起来果然别有一番风味。
这天农产品公司的人过来苏家村,找村长谈明年的供应合同。村长让人过来叫上苏元扬一起,苏元扬顺手把苏妍给带上了。过去的途中苏妍就提醒苏爸,他们村的模式成功后,肯定像牡蛎场那样不久后又会有其他地方争相效仿,农作物可不比牡蛎,牡蛎实在卖不出去,可以养多一年,就是收成早点晚点的问题,但农作物卖不出去就只能烂在地里了。所以为了避免以后遭遇到恶性竞争引起不必要的损失,不如将眼光放长远点,别趁机提价,而是适当让利,用比较优惠的价格换取长期的供应合同。长做长有嘛!苏妍搬出苏爸的口头禅。
蕃薯也是个高产的作物,只是价格不高,苏元扬只收了老叶亲戚五毛钱一斤的价格。不过也小赚了三万来块。
起挖山药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首先要清理地面上半枯的枝蔓,然后拨去上层的浮土,露出山药根,然后估摸着山药的大小,刨去周边的泥土,要很小心,才能把一根山药挖得完整。
山药本来村长也是和原来农产品公司谈好了收购的,但是老叶那边有消息来,说他有个朋友所供职的药材公司想收购一批山药,但是要成色好的,到时候做成光山药供出口的,价格方面比一般的农产品公司肯定要高一截。眼下山药也已经到了可以收获的时机了,苏元扬就去随机挑了几棵挖出来,招呼村长也挖了一些,用箱子封装好,给他坐汽车带到了省城,给老叶朋友看实物。
山药收完不久,莲藕池的莲叶也开始黄了,但挖莲藕可是个大工程,同样是要保持出产完整,但莲藕比山药难挖多了。十个人整整挖了半个月,才把十亩地给翻完,幸好莲藕地的产量也不错,亩产差不多有8000斤,每斤一块五的价格,这一趟辛苦钱赚下来也有8万多。
苏妍家除了这10万的分成外,牡蛎养殖场那边虽然价格比去年低了,加上预留了10万斤牡蛎给苏记和准备晒牡蛎干,今年只交了170万斤左右的货,减了各项费用后纯利也有240万左右。这一年,苏家的总资产累积到了差不多600万。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进入9月份之后,农场的几种作物都开始逐渐成熟。
说起这牡蛎干,也是苏妍鼓捣出来的。前头和程晖谈好今年牡蛎的收购价后,苏元扬有点担心今后牡蛎的单价会越来越低。苏妍就提起之前在书店时曾经看过一本书有写牡蛎干的制作方法的,说是可以清热去火,煲烫煮粥做菜都可以,保存的时间还可以很长。做法也简单,就是冼干净牡蛎,晾它几个小时把水分给控干了,就用竹签一个一个串起来,在柔和的阳光下自然风干,大概晒个十天左右就制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