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此门者,当与亡者共舞!
映入眼帘的这句话让我不寒而栗,木青山签下了一份合同,或者称之为契约更为恰当。
木青山只是盐厂一位老职工,他有什么能耐让医院和他签合同?这种说法很不科学,要知道当时的情况是岛野秀拥有军方背景,这样的人有本事开办医院,在当地征用一个食堂厨子根本不是麻烦事,何必还要签一份劳工合同?显然,故事的背后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也许只是为了封口。
结合报社之前的报道,医院选址地原本是一间废弃的盐厂,木青山是盐厂的老职工,岛野秀选址盐厂并且雇来厂里的老职工,这是为什么?也许盐厂本身就蕴藏了什么秘密吧。
我继续看报。
木青山后人向记者讲述,三一七盐厂始建于清朝,民国前期破产倒闭,1937年被日本人岛野秀收购,随即设立医院,对普通民众开展“医疗救援”,历时半年。
记者描述:小木对聘文的内容三缄其口,并不愿意向记者透露更多信息,这可能关乎到木青山的名誉问题,毕竟在那段艰苦岁月里,一旦签署日本人的聘文会被冠以汉奸头衔。小木还提到,每周六下午就会有一辆军车驶入医院,半年之久,不断输送人员进入医院,却从来没见到有人出来。
记者跟着小木来到当时的医院旧址,看到的却是一个现代化海产品交易市场,穿过市场才可以看到当年烧毁的医院旧貌,记者发现,一面墙壁上有一副奇怪的石雕图案,小木告诉记者,在西南角还有一个这样的石雕图案,由两个V,一正一反,交错组成的符号。小木说,医院最早有一道大铁门,也就是市场门口的位置,关上门的时候,就会看到这样的图案,他猜测,这个符号是医院设计的专属图案,别无二处。
由于篇幅有限,“岛野秀医院的秘密”专题就此告一段落,本报承诺,一旦有独家消息,将第一时间刊载,感谢读者厚爱。
说实话,看到这些后我很失落,记者根本没有调查出什么名堂,甚至我根本不能确定这里和岛野秀有什么直接关联。医院旧址早已改造成了海产品交易市场,日本人岛野秀当年做了什么,专家都无法研究了吧。
海产品市场?我身子一个激灵,嗅了嗅空气,整座医院都弥漫着这种气息,从我第一天进来的时候就嗅到了。
附近有海产品市场?也就是说,这里接近医院旧址?似乎这是唯一联系,有人在医院旧址上,重新建立了一所医院,它平淡无奇,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它建造在地面之下?
所以我们暗无天日,永远只靠电灯照明,窗户都只是摆设。
转而一想,不正是这样吗,这所医院肯定不会光明正大的开办,之前我遇到了暗道,这也很大程度上表明,医院是在地下开凿出来的。
想到此,我的心凉了半截,逃,难比登天,如同被活埋了一样。
在护士查房之前,我藏好了报纸,无论怎样,只要我还能够呼吸,生活就要继续。
我坐在床上,晃眼看到了桌上的空饭盒,今天米饭里好像有虾皮,说不定就是从市场上淘来的。以前木青山担任医院的厨子,既然有人做饭,总得要人去采购食材,医院绝对不可能没有出口,否则粮食从哪里来?同理,现在也一样!
送餐员每天过来送餐,平时都在什么地方?一定在食堂,即使不用他外出采购,也肯定有专门的人,这就有了出路!无论如何都不至于陷入死胡同。
情况依然令人沮丧,送餐员不近人情,每天重复着一样的事情,说话向来不超过三句,但他是人,不是机器人,是人就会有缺点,事事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实在无路可走,我还可以从他身上着手。
我深受鼓舞,必然存在一条食物运输线!
话说回来,今天886护士当值,目前大家无恙,都很担心,越到午夜越是提心吊胆,毕竟今天快要结束了,诅咒一直灵验。
当然何首乌是个例外,这家伙无知者无畏,居然跑来找我抱怨,说戏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