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方孝孺,死忠,死间?(2 / 2)

大明假皇孙 花间无 3020 字 6天前

讲的都是场面话,无非是去年祖宗庇佑,上天很照拂,臣工都很努力,去年收成很好,今年各位继续努力。

老朱赞美了老天,夸赞了重臣,

他又继续道,

“皇孙朱允?最近上了《言九事疏》,言之有物,对治国颇有裨益。”

老朱详细说了奏疏的内容。

朱允?觉得都是正确的废话,

可是老朱却如此赞赏,让朱允?心里升起了危机。

老朱还在继续:

“炫儿也是个孝顺的孩子,太子生病期间,因为担心太子健康,甚至食不知味,晨昏定省,从不疏漏。”

朱允?低着头,本着小脸,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终于又被皇爷爷认可了。

最后,老朱又夸奖了朱允?,

“皇孙朱允?做了轧花机、蜂窝煤、平滩晒盐法,都让百姓得到了实惠,朕心甚慰。”

朱允通安静地坐着,有些地方已经整理了盐田,据说地方官吏、百姓都很认可,热情很高。

预计今年的盐业会是一个大丰收,保守估计,盐产量能翻一番。

但是朱允通发现了问题所在。

老朱对朱允?的定义,是与国有益,孝顺。

大明以孝治天下,这是很重的夸奖了。

而对他的夸奖,仅仅是几个造的物件而已,一句话就带过去了。

朱允?敏感地觉察了差别。

其实,他早就意识到,自己和老朱的治国理念有很大的冲突。

老朱想的是江山永固,一代一代传下去,朱家江山万万年。

可是朱允?想的是发展科技,开启民智,尽快释放国家的力量,去开启大航海,攫取世界的海权,

世上那么多无主之地,必须尽快占领。

朱允?以为自己很隐忍了,但是似乎还是哪里出了问题?

是锋芒太盛?

还是表面文章做的不够?

朱允?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深吸一口气,暂且放放吧。

至少在东宫站稳了,外面的开局也很好。

宴会很庄重,老朱坐在上首,大家都有些放不开。

酒过三巡,重臣们轮番上前向老朱敬酒。

老朱喝了一会儿,很快就不胜酒力,太子陪着去书房休息了。

陛下,储君都不在,大殿放羊了一般,热闹起来了。

有的人继续找人喝酒,

有的则起身看周围挂的花灯,猜灯谜。

朱允?站起身,饭菜很简单,他已经吃了大半饱,

过去和认识的官员,还有蓝玉、常升打了招呼,他准备去殿外欣赏花灯。

朱植过来招呼他,

“通侄儿,出去放烟花?”

朱允?刚要答应,张节走了过来,

“殿下,太子请您过去。”

朱允通只好和朱植他们摆摆手,跟着张节去了偏殿。

太子朱标坐在上首,朱允?已经到了,一旁还有一个黢黑的中年男子。

朱允?上前躬身道:

“父王!”

朱标指着中年男子,

“?儿,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汉中府学教授方孝孺。”

方孝孺上前躬身施礼,

“下官拜见三殿下。’

朱允?躬身回礼,

“方教授!”

朱允?撇撇嘴,方孝孺这种大儒,老三应该叫“先生”的。

朱标温和地说道:

“都坐下说话吧。”

朱允通坐在了朱标的右边下首,和朱允?相对而坐。

方孝孺则坐在了朱允?的下首。

朱标说道,

“方教授学问精深,你们兄弟要多跟他学习。”

朱允通兄弟都躬身称是。

方孝孺躬身道:

“太子,下官已经和二殿下聊过,二殿下学问很扎实。”

朱标笑道,

“他们哥俩都还是孩子,你多批评,要求要严厉。”

“是!”方孝孺恭敬地回道。

太子和方孝孺聊起了经义,朱允?偶尔插一句话。

朱允?则默默地听着,

他发现,每次朱允?说话,方孝孺总能恰如其分地接住,上升一个高度夸赞一下。

儿子被大儒夸赞,朱标捻着胡子十分开心。

朱允判定,方孝孺已经站队了朱允?。

~

方孝孺突然问道:

“三殿下最近治何经?”

朱允?淡然道:

“《礼记?曲礼上》。”

方孝孺愣住了,

一般说治经,只说经书的名字,是《尚书》,是《易》,还是《诗经》,

殿下为何强调是《礼记》的《曲礼上》。

朱允?故作疑惑,

“三弟,治经治的是一本书,为何单独治其中一篇?”

不等朱允通说话,朱标已经笑道,

“?儿做的对。你还是小,学问不扎实,治一本经典太过吃力,目标也太宽泛。”

“单独关注其中一篇,吃透其中经义,是很好的治学方式。”

“当年,宋先生也是这么指点我的。”

宋濂,那也是方孝孺的老师。

论起来,朱标、方孝孺还是师兄弟。

方孝孺附和道:

“太子点评的是,下官深有同感。”

几个人正说话,周云奇来了,

“太子,陛下有请。

朱标起身,

“你们聊。

朱允?几人恭送太子。

等太子出了偏殿,朱允?觉得无聊,想出去看花灯。

外面传来烟花炸响的声音,还有宫女清脆的欢呼声。

方孝孺却意犹未尽,

“三殿下,《曲礼上》有很多精要的话,非礼不成,非礼不备,非礼不决,非礼不定,非礼不亲,下官也甚是喜欢。

朱允?默不作声,静静地看着他表演。

方孝孺一再强调“礼”,似乎若有所指,之前御史弹劾自己,就提到了“礼”。

方孝孺继续道,

“还有一些,为人子者”的行为指南,父母存”,“不有私财”,“冠衣不纯素'。”

这是他从两段话中摘取拼凑的,

意思是,父母还在,儿子不能私藏钱财,不能穿全白的衣服。

方孝孺的这段话就太直接了,就差直说朱允?生意赚的钱也归太子,太子妃。

朱允通看了看方孝孺,

可以完全确定了,方孝孺加入了朱允?阵营。

方孝孺也毫不畏惧地顶上他的目光。

朱允?笑眯眯地在一旁看戏,论学问,方先生要碾压朱老三的。

很显然,现在老三毫无招架之力。

朱允?意味深长地说道,

“方教授,《曲礼上》的很多句子都值得好好诵读啊!”

“君子戒慎,‘兵车不式',‘临祭不惰',都发人深省。”

“本王且与教授共勉。”

“三殿下说的是!”方孝孺躬身道,心中却十分不屑,乳臭未干,也配和咱共勉。

朱允?直接笑出了声,

老三竟然要和大儒共勉。

这脸也太大了吧?

朱允?拱拱手,

“二哥,方教授,咱先出去赏灯去了。”

朱允?躬身还礼,

“三弟且自便。”

两人彬彬有礼,都在朝老戏骨的路上越走越远,毫无回头的觉悟。

“恭送三殿下。”方孝孺笑着拱手施礼。

朱允?出去了。

~

方孝孺心中打了个突。

传闻三殿下聪颖过人,怎么会要和下官共勉?

他突然觉察到,朱允最后的话似乎另有所指。

三殿下到底何意?

他将朱允通最后提及的几段在心中默诵了一遍。

突然,他如遭雷击,不由地瞪圆了眼睛,急忙快步冲出殿外,

站在高台上,他四处寻找朱允?,目光冰冷,甚至带着杀意。

朱允?不明所以,跟着追了出来。

方孝孺看到了,

就在不远处,朱允通正在欣赏一个花灯,一个漂亮的女官正十分热情地给他讲解。

朱允?撇撇嘴,就一个兔子灯,有什么好讲的?

方孝孺目如寒星,死死地看着朱允?。

刚才朱允通看似说的很随意,只是几个段落的段首,

其实,中间恰恰漏了一段,

就在“兵车不式”和“临祭不惰”之间。

漏掉这段的段首是:

“父之?,弗与共戴天。”

意思是,与杀父仇人势不两立。

方孝孺的父亲因为空印案,被陛下冤杀。

现在,他却站在仇人的宫殿。

羞耻感让他出了一身大汗,

寒风吹过,他连打了个哆嗦,急忙裹紧了衣服,

但是这个动作于事无补,自己被朱允看穿了,好似一丝不挂地站在大庭广众之下。

莫非,朱允?察觉了什么?

他的老脸火辣辣的,朱允?的这一巴掌打的太狠了。

直接揭光了他的面子,

他之前宣扬的理念在这一刻成了笑话,显得无比虚伪可笑。

他甚至羞愧地想立刻逃离这里,躲回自己的书房。

“先生,穿的少了?”朱允?关切道。

“呃,下官没事。”方孝孺慌忙回道。

方孝孺擦擦额头的冷汗,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竟然被一个少年的一句话搞的心神大乱。

真是惭愧啊!

他的神色瞬间恢复了平静,人又变得十分沉稳,虽然心里扎的难受。

朱允?惊讶地发现,刚才方先生似乎有些慌乱。

莫非是错觉?

方先生这样的大儒,首先修炼的就是心性,心怎么会乱呢?

朱允?若有所感,回头看了一眼,正看到朱允?扶着方孝孺进殿。

他不由地笑了。

方孝孺到底是大明的死忠粉,还是个渗入朝廷的奸细,自己倒是要好好观察一番,

不过,无论他是死忠,还是死间,现在都是敌人了。

一旁传来女官柔软的声音,

“殿下,看,烟花!那个图案是‘国泰民安’的意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