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老朱:咱得缓缓,喘不上气了!(2 / 2)

大明假皇孙 花间无 3318 字 6天前

钢块重重地砸在金砖上。

殿内的人都被吓了一跳。

“孩儿给皇爷爷、父王请安。”

!!!

朱标看着金砖有点心疼,肯定砸出痕子了。

“竖子!不能轻一点?”

金砖做工复杂,每一块都很贵的。

允通缩缩脖子,没有说话。

朱标瞪了他眼:

“你不请安,咱的心还舒坦一点。”

老朱放下筷子,

“?儿,你还没用午膳吧?来一起用点儿?”

看着一桌子粗茶淡饭,朱允?急忙摆摆手,

“皇爷爷,孙儿现在还不饿,等会儿回宫再吃吧。”

老朱也不强求,“?儿,你拎一块铁来干什么?冶铁作坊出铁了?”

“皇爷爷,这是钢!”朱允?纠正道。

“曜!好大一块百炼钢!”老朱笑道,“这么一块价值不菲啊!”

“哪来的?”朱标皱眉道,

他有些不明白,这孩子来就来了,怎么还拿这么大一块钢。

“孩儿的,咳咳,孩儿的朋友,关大匠的作坊冶炼出来的。”

朱允?笑而不语,

差点说漏嘴了吧。

什么狗屁朋友,不是你自己的作坊吗?

皇爷爷会看上你的奇技淫巧?

大明可不缺造钢的工匠!

老朱,太子却听出了不对,

冶炼!

钢是冶炼出来的?

朱标皱眉道:

“好好说话!”

朱允?解释道,

“冶铁作坊,其实,应该叫炼钢作坊。就是建了高炉,类似炼铁一样,出来的就是钢水。”

朱标有些不敢置信,

“?儿,你说的是真的?”

朱允通一摊手,

“父王,当然是真的。”

“都多久出一次钢?产量如何?”朱元璋迫切地问道。

“皇爷爷,因为是试验性质的高炉,五个时辰才出一炉钢。”朱允?回道。

“才”?!

朱标忍不住笑了,

“?儿,你知道炼铁的炉子多久出一次钢吗?”

“十五天!”

朱允?继续道,

“产量嘛,一次出钢大概五千斤。因为是试验用的高炉,规模很小。”

!!!

五千斤!

咱孙子还嫌弃规模还小!

朱元璋的呼吸十分粗重,

好消息来的太突然,信息量也太大了,

他的心脏有些受不了。

不行,咱得缓缓,喘不上气了!

朕头晕!

朕心里有些难受。

钢、铁事关帝国的安危,盛衰,突然有如此突破人类想象的变化,纵然是千古雄主,心脏也有些承受不住了。

在自家人面前老朱没有强撑,他揉着胸口,皱起了眉头。

朱标见他手抚心口,脸色有些不对,似乎心脏不舒服,急忙喝道:

“周云奇,请御医!”

他则快步上前,搀扶老朱,

“父皇,您先躺一下。”

老朱在他的搀扶在软榻上躺下,靠在软垫上。

朱标蹲在一旁,轻柔他的虎口。

朱允?眼圈红了,上前安慰道,

“皇爷爷,您别急,三弟要是做错了,您尽管打骂,切莫气坏了身子。”

???

朱允?翻翻白眼。

朱小二真是落井下石的小能手!

老朱摆摆手,缓缓道,

“都别说话,让咱静静。

朱允通有些后悔了,

老朱毕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一声戎马倥偬,身体不比年轻人,

自己应该稳妥一点,慢慢放消息就好了。

朱元璋喘息了片刻,平复了心情,

“?儿,把钢块拿来。”

“逆子,还不快去!”朱标喝道。

朱允?缩缩脖子,

中朱今天咋这么狂躁?

咱明明什么也没做错!

朱允通快步过去,拿来钢条,小心地交在了老朱的手上。

老朱轻轻抚摸,触手冰凉,

钢条黝黑,光滑如镜子一般,闪着乌光。

他是识货的,当即就明白了,

这是炉子炼出来的!

锻打的纹路不是一样。

老朱的手哆嗦了,难以置信地问道,

“一次产量五千斤?”

“皇爷爷,是这个数。现在还在试验,以后.......呃,以后争取再提高。”

朱允通不敢再说太具体,

老朱现在有点激动,

要是说再建的高炉,可以一次出钢两万斤.......

明天太子就能登基了吧?

朱元璋没有怀疑,朱允?虽然有时候有点离经叛道,但是还没说过谎,

他轻轻抚摸钢条,犹如抚摸爱妃的肌肤,

“国之重宝啊!"

现在的钢怎么练?

灌钢法,将生铁冶炼成铁汁,浇灌在熟铁上,捶打,得到一种比较脆的钢。

大明建国后,有工匠改进了灌钢法,将生铁条包裹熟铁条,覆盖柴禾,再用泥巴糊起来,生火,鼓风,这样会得出有些脆的钢。

如果能用高炉,如炼铁一般出钢,

朕的犁铧,一头牛就轻松拉动了吧......

还有朕的军队,一水雪亮的军刀冲敌人砍去,......

不行了!

朕得缓缓!

老朱不敢再畅想未来,心脏有些承受不住了。

御医一路小跑冲进大殿。

把脉后,问了近况,御医下了几针,老朱的情绪终于稳定了。

朱标询问御医

“不开一剂药吗?”

“太子,陛下无事,只是刚才太激动了,无须吃药。”

御医解释道。

朱标看父皇没事,终于放心,

看到父皇手中的钢条,他也激动起来,

高炉竟然可以炼钢!

这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革!

老朱看看两个孙子,

“是不是很奇怪,咱为何如此激动?”

朱允?兄弟都识相地摇摇头,

“请皇爷爷赐教!”

老朱缓缓道,

“铁的产量,钢的产量,关系大明的兴衰啊!”

朱标见父皇刚缓过来,不敢让他多说话,于是接口道:

“军队如果都用钢刀,敌人却是铁器、木棍,是不是咱们占了便宜?反过来,咱们是不是就吃了大亏?”

两兄弟连连点头称是。

朱标继续道,

“还有城门,不用木头了,用钢造!岂不是更坚固!”

“农夫如果用钢制的农具,就比现在木头刻的、石头雕的、铁质的强太多!过去两头牛才能拉动的,现在一头牛就能轻松拖动了!”

“汉朝增加了铁的产量,垦荒就多了很多,我朝如果用钢呢?”

“还有车轮子、厨子的菜刀、各行各业的刀具,太多太多了。

“钢、铁,和国家的兴盛、防御息息相关,是我朝十分核心的产业!”

说到这里,朱标也连声感叹,

“如果能高炉出钢,还产量这么高,那大明的武器就要更新换代了!”

“还有农具!”

“这么高的产量,农具也没有问题吧?”

“?儿?”

“贵吗?”

朱允?急忙点点头,

“父王,不贵的,比铁贵不了多少。”

“农具当然可以。全钢农具,绝对是种田的利器!”

朱标眼睛一瞪,

“奢靡!农具哪需要全部是钢,只需要在铁块上包裹一指厚的钢就好了。”

朱元璋摇摇头,

“农具嘛,半指厚就能用三、四代了。”

好吧!

不亏是节俭的洪武大帝!

朱允?发现,自己竟然是一个看客,

他们说的都是一些陌生的大词,什么朝廷,什么兴盛,

明明是自己感兴趣的词儿,开始偏偏完全插不上话。

他们才是老朱家三代人,

而自己...………

自己是谁?

似乎不属于这里,和他们格格不入。

又被朱允秀上了!

好恨?!

朱允?上前施礼:

“皇爷爷,父王,孩儿回去上课了。”

其实,他也想暗示两位,朱允通也该回去上课了。

看到朱允被如此重视,他很嫉妒,他想拉着朱老三一起回去上课。

老朱点点头,

“?儿,快去吧,别迟到了。”

朱标眼睛盯着钢条,头也不抬摆摆手,

“去吧!”

朱允?无奈,只好躬身告退,

后退一步,他又不忘招呼朱允?,

“三弟,我先回去上课了。”

朱允?点点头,

“二哥,您慢走。”

朱允?转身走了,一直出了大殿,也没听到谁让朱允通去上课。

他很难受,

已经有点玉玉了。

朱允?不再纠结农具用多厚的钢,他指着钢条笑道,

“皇爷爷,猜猜,这是干什么用的?”

朱标瞪眼睛,

“有话直说!”

朱允?缩缩脖子,太子怎么这么狂躁?

老朱却沉吟了一下,猜测道,“很像打造军刀的那种铁坯子。”

朱允通抚掌道,

“皇爷爷说的是,这是钢坯子。钢水浇筑的钢板是一次成型,然后用机关截取成这么大,工匠拿去可以直接打造兵器。”

朱标愣了一下,

“如果是这么容易,那这次凉国公出征,岂不是可以换成钢制的兵器?”

“父王,凉国公多久出征?”朱允通问道。

“一个月之后吧。”大军出征,粮草、军械需要筹备的。

这次出征时间也不紧迫,四川的卫所还是能打的。

“父王,那肯定能更换一批的,按照现在军中的工匠,打三千把钢刀没问题。”朱允通肯定地回道。

朱标看向老朱,

“父皇?”

老朱沉吟了一下,

“那就打造几把,让蓝玉去试试。如果比铁质的强就更换一批,上战场检验一下。”

朱标又询问了朱允通一些高炉的问题。

朱允通对答如流。

“?儿,这高炉是你建的?”老朱在一旁问道。

“皇爷爷,是孙儿的想法,关大匠给变成了现实。”

“这么看来,蒋琳的小舅子你杀了。”老朱笑道。

杀了一个人渣,换来一个人才,这个买卖很划算。

朱标拿出一个账簿,

“?儿,那你说说,这账簿是怎么一回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