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上前敬了香,也在蒲团上坐下,
朱允?转头低声招呼了一声,
“三弟。”
“嗯,二哥。”
之后两人各自安坐。
这里檀香缭绕,梵音入耳,洗去了一身的暑气,
朱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一动不动地坐着,犹如老僧入定,
清晨听藩王们聊天,倭寇袭击了苏州,杀伤居民,抢夺财货,后被太仓卫击败。
大明开国之后就开始禁海,倭寇肆虐的厉害,
朝廷宁愿花费重金,养了二十多万军户来对付倭寇,却不愿意开海。
还有藩王制度、军户制度,这些都是在给明朝的毁灭添砖加瓦,
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自己不掌握皇权,任何努力最后都只是徒劳无功,甚至还将自己搭了进去。
估计等太子下葬之后老朱会揭开谜底,到底选择谁来做新的继任者。
朱棣回了燕王府,直接去了书房。
道正在翻看往来的书信。
朱棣一屁股坐下,
侍女送上冰镇的酸梅汤,朱棣端起来一饮而尽。
“道,有什么重要的消息吗?”
道拿出一封信,递给了朱棣,
“王爷,北平府来信了,目前火铳用的钢,和百炼钢不同。”
“百炼钢太脆了,反而不如青铜。”
“而火铳用钢无论是韧性,还是硬度,都远比青铜更好。’
朱棣捏着信,心中有些失落。
本以为没有炼钢作坊,但是可以用百炼钢,无非是多养一个工匠的问题。
他不由地长叹一声,
“这个朱允?的脑子是怎么长的啊?”
道衍缓缓道,
“殿下,贫僧获得的消息,炼钢的一些想法来自朱允?殿下,但是作坊是一个叫关志平的大匠作建立起来的。”
朱棣点点头,
“朱允?为了得到他的效忠,竟然不惜得罪了蒋琳。”
他看了信,又随手丢在一旁,
“这小子有魄力,是个大患啊!”
还有那个朱允?,现在很有“孝顺”的名声,也是个祸患。
大哥真是好命,两个孩子都这么精明。
相比之下,自己的三个儿子,也就老大长了脑子。
朱棣有些郁闷了。
道衍又说道,
“王爷,之前冒充车夫进了炼钢作坊的细作,昨天被抓了。”
“他进去了几次?”朱棣对被抓不感兴趣,只想知道获得了多少东西。
“王爷,一共进去了两次。”道衍拿出一张纸递了过去,
“王爷,这是他第一次去的时候绘制的图。”
朱棣接了过去,图纸上一个奇形怪状的大罐子,一旁注释“炼钢高炉”。
“人被送去锦衣卫了?”
“王爷,当场证明是假冒的车夫,士兵就将他给砍了。”
道行说的很平淡,没有一点惊讶和悲伤,似乎杀了一个和他们无关的人。
明面上确实和他们无关,
即便锦衣卫去查,也查不到燕王府。
朱棣摇摇头,随手将纸丢了,
“没有什么用。”
这只是个外形,里面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连仿制都无从下手。
道衍低声问道,
“王爷,确定要进炼钢作坊搞破坏吗?那可是陛下看重的地方。”
朱棣冷哼一声,
“本王就是要砸了炼钢作坊,让陛下不放心朱允?,将炼钢作坊收归朝廷。”
“咱得不到,也不能让这小子把持了。”
道也附和道:
“王爷,如果收归朝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好渗透了。”
朱棣愣了一下,仔细琢磨,道行说的很有道理。
炼钢作坊就是个聚宝盆,可以随便定价,
这么大一块肥肉一旦收归朝廷,王公大臣肯定眼珠子都红了,只要不是个智障都会立刻扑过去,
那个时候,管事、账房、匠作,甚至守门的士兵,都来自不同势力,
作坊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反而容易下手。
那时,作坊的人数也会翻上几番,甚至燕王府都可以渗入进去,
不像现在,作坊犹如铁桶一般防守严密,想进去当个铲煤的小工,都要查祖宗八代。
朱棣哈哈大笑,
“道衍,你这么说还真有道理!那就更有必要去捣乱了!”
“给它捣鼓出一个大?嗦子!”
朱棣兴奋地拍着大腿,似乎看到北平府的一个秘密的地方,炼钢作坊拔地而起。
道衍沉吟了一下,缓缓道,
“王爷,贫僧派人去盯着了,他们进出大门都要回应口令了。”
“尤其是经常有朝廷的人去拉货,有煤矿、冶铁作坊的去送货,进去都要口令。”
“贫僧现在命令他们,记下每一次的口令。”
朱棣微微颔首,
“善!”
有人设定口令会有一个习惯,上半句和下半句会有关联,很容易猜测到。
作坊的守卫不会是精锐,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
正午的阳光十分毒辣。
朱允?留在灵谷寺吃了素膳,之后会等下午暑气散了才回去。
朱允通则直接回了别院。
今天要处理的事情不多。
他正在处理文书,老吴送来了情报。
一共就两张纸,
第一张只有两句话,翻译出来就是琉球的人已经在山南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的宅子、土地、货仓和码头。
这个进度已经超过了朱允通的预料,虽然只是站稳了。
但是他们已经有了火枪,占领山南是很轻易的事情。
张庆松是个将才,他丝毫不担心后续的进攻。
按照这个进度,估计入冬的时候就能全部控制琉球了。
但是自己还能等到那个时候吗?
朱允?叫来了许小棠,
“记得你说过,你有个本家想做海贸?”
“殿下,就是奴婢的九叔。”
“多大了?”
“殿下,他今年三十九岁。”
“开过船吗?”
“禀殿下,他之前上过海船,跑过五年呢。大明立国后,一直在长江跑船。’
朱允通算了一下时间,大明禁海不过十年左右,五年这个时间差不多。
“咱可以让他去海贸。”
“殿下,真的?”许小棠惊喜地问道,
九叔可是一直惦记大海,
可惜国朝禁海,他只能眼馋,现在连大海都见不到。
朱允?提醒道,
“但是这一去,可能十年就无法和老太公见面了。还要携带家眷一起去。”
如果可行,就安排去琉球,
那是大明的属国,不受大明海禁的影响,
虽然和大明不能大规模贸易,但是和其他国家可以啊。
海贸不仅带来财富,还能促进当地造船业的发展,积累航海人才。
许小棠迟疑了,这事她无法做主,
“殿下,奴婢需要回去问问九叔的想法。
朱允?点点头,
“嗯,你去问问。他可以带上同伴。但是不需张扬。”
朱允?打开第二张纸。
纸上只有一首诗。
是李白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个就不需要翻译了。
按照和老钱的约定,如果有要事需要相见,就随便写一首李白的诗。
朱允?站起身,招呼了蓝和他们离开了别院。
戈江茶楼。
雅间,朱允?已经见到了老钱。
老钱躬身道,
“殿下,之所以请您来,是因为外面有关于您的传言。”
“都有什么内容?”朱允有些好奇。
“殿下,说您沉溺于奇技淫巧,荒废圣人之说。”
朱允通有些意外,舆论战都用上了?
“查到源头了吗?”
老钱摇摇头,
“殿下,目前还没有,属下正在盯着。”
“现在不仅有殿下的传言,还有朱允?殿下的。”
“传言说他伪善,打着孝顺的幌子,是伪装的孝顺。”
朱允?笑了,
“虽然不排除其他人煽风点火,在中间挑事。不过朱棣的嫌疑最大啊!”
老钱躬身问道,
“殿下,您要不要请应天府的邓辉知事出面,抓几个传播流言的?”
朱允?摆摆手,
“不用。他们传播的力度太小啊,你让手下跟着推波助澜就行了。”
“请殿下示下!”老钱有些不明所以。
朱允?解释道,
“他们不是说本王好营造吗,你们就把本王创造的东西吹嘘一番就行了,尤其是和百姓有关的。。
这个是自己擅长的,他不觉得是个缺点,事实上也在影响百姓的生活,
老钱明白了,
“殿下说的是,现在应天府做棉花的,用的都是殿下的轧花机。开饭店的,也大多烧蜂窝煤,不少柴禾了。”
“军队有了火枪,能更快地平息叛乱,百姓能安居乐业。”
“这个就有太多能说的事了。”
朱允?笑道,“正是如此。”
“殿下,关于朱允?的传言,咱们要不要火上浇油?"
“不用。咱们人手有限,先把关键的做好。”
说了最紧急的,老钱又说了第二件事,
“殿下,蓝十七被诱骗赌博的事情,属下查了,是赌坊的人给他下的套。”
“赌坊已经被锦衣卫查封了,明面上的东家也被抓了,幕后的东家看似和燕王府没有什么关联,其实曾是燕王手下的兵。”
朱允?微微颔首。
这和自己差不多的习惯,都喜欢用老兵来做事。
“上午见到陛下,已经看到了锦衣卫的惩罚,这批人基本都是流放去边境的卫所了。”
“就是不知道幕后的这个东家呢?”
老钱摇摇头,
“事发之后,那人就消失了。要么外调去其他地方了,要么就是灭口了。
老钱说起了第三件事,
“殿下,炼钢作坊外屡屡有人窥视。甚至有人费尽心思,花高价成为送货的车夫,进入了炼钢作坊。”
“不过在他进入第二次的时候被发现,核实是假冒的后,被士兵斩杀。”
朱允?捧着茶杯陷入沉思。
炼钢作坊有什么值得偷窥的?
放你进去随便看,你也看不明白的。
“老钱,你说他们想干什么?技术不是看一下就能学会的,钢锭那么沉,一个人也搬不动。”
老钱摇摇头,
“属下以为,他们最大的嫌疑就是想偷艺,只是他们低估了炼钢的难度,以为和炼铁差不多。”
“其次就是想搞破坏,自己没有,别人也休想有。'
朱允?喝了茶,
“本王会让人告诉老关,让炼钢作坊通知各合作的作坊、铺子,送货的人必须固定。
“殿下,要不要抓一批?”老钱询问道,“只是现在抓,估计他们知道的也不多。”
朱允?放下茶杯,摆了摆手,
“先不用抓。不许他们进作坊,但是暂时给他们偷窥的机会。现在进出大门是要口令的吧?”
“是要口令的,殿下。”
“本王下午会去一趟作坊,命令他们将口令改简单了,简单,易记,有规律。”
老钱眼睛一亮,
“殿下,这是要钓他们一把?”
朱允?点点头,
“是啊,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无论是想偷艺,还是想做什么,他们总是要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