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闰十一月大雪(1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715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积淀起来的白雪迅速被收集起来,绝不能够浪费了,跟多的人则是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器皿来收集,一些百姓也明白雪水的重要,自家也开始收集。

至于说人户的统计工作,很长时间没有做了,这其实是州县衙门的职责,每年都要进行统计的,大家倒也是习惯的,在说知府大人没有强迫州县官吏冒着生命危险到村镇去,这就很不错了,所以人户的统计事宜也很快铺开。

郑勋睿给家里写信了,告诉父亲郑福贵,来年玉蜀黍种子和甘薯种子,种植面积扩大到三千亩的规模,其中千亩的玉蜀黍和甘薯种子,全部提供给延安府,当然,这些种子也是要出钱购买的,只是价格上面,要便宜很多的。

大量的池子挖出来了,但雪水几乎没有收集到什么。

第二道告示,要求官府组织百姓,开挖一米见方的池子,要求就是这些池子不能够漏水,同时收集各地的雪水,全部都灌注到这些池子里面,开挖池子和收集雪水,官府必须拿出银子或者是粮食,给与劳作的百姓报酬,这是绝对不能够少的。

这一下子延安府各地都轰动了。

一个正确的决策,让老百姓度过了最为危险的时间,而且让老百姓的精气神提起来了,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旦精神垮了,那就没有办法挽救了,陕西那么多人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就是因为彻底失去了希望,看不到任何的未来了,所以铤而走险,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其实这些人是不想造反的,没有谁天生就想着造反。

十一月中旬,气候已经变得异常的严寒。

郑家军的军营很快建设好了。

第一道告示,要求州县必须加大对百姓的救济,各地要想办法采购棉被,无偿提供给百姓,官府要求百姓悉数到距离县城不远处居住,官府在这些地方搭建临时的住宅地,这样便于官府的救济,若是居住的地方太远,甚至在深山之中,官府无法救济。

再说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要淳朴很多,官府只要做了一点点的事情,老百姓就能够记住好长的时间,感恩戴德,其实这些事情,在郑勋睿看来,都是官府应该做的事情,毕竟是老百姓养活官吏的,要是不能够为老百姓做事情,还要官府有什么作用。

能够坐在屋里,烤着热乎乎的地龙,端着温好的美酒,欣赏雪花飘落的情形,这是读书人认为的最浪漫的事情,可惜身为延安府知府的郑勋睿,没有那么多的浪漫,他想到的事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郑勋睿是很高兴的,只不过大雪持续的时间,出乎了他的预料,足足下了三天三夜,要不是知府衙门发出告示,让各地官府和百姓做好准备,这场大雪将成为巨大的灾难,无数人无法抵御,对冻饿致死。

不收集雪水,一旦大雪过后,什么都没有了。

就连衙门里面的吏员和衙役,也加入到队伍之中,他们若是收集到雪水,一样能够得到奖励,本来还半信半疑的百姓,看见吏员和衙役都开始做了,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突破口还是在肤施县城外。

郑家军的训练更加的频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正是铸造郑家军的最好时机。

冬天的第一场雪,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之下来临了,雪虽然不是很大,但连续干旱四年时间的延安府各地,还是很稀奇下雪的情景的。

百姓迅速开始动作,想方设法的收集雪水。

下雪意味着气候开始变得异常的严寒,连续遭遇四年灾荒的老百姓,该如何的抵御严寒,若是官府不能够想到很好的办法,冻死的百姓将会大幅度的增加。

几个胆子大的农户,开挖了四口一米见方的池子,整理的很好了,禀报官府,官府迅速派人前来验收,验收合格之后,当即给与了粮食,之后这些农户开始想方设法的收集雪水,灌满了其中的一个池子,再次得到了粮食。

消耗同样是巨大的,军士和战马的消耗,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