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煽风点火(2 / 2)

大时代1900 没落皇朝 1965 字 8个月前

折子还没递上去,桂顺的过激言论,就在京城闹的满城风雨,国势颓丧之中,这样的过激言论是很有市场的,不仅一些傻乎乎的大臣主动提出联名保奏,一些激进的人士,也从京师劫难的伤痛之中蹦出来搅风搅雨。

几天的和谈之后,也算是达成一定的意向,海容号巡洋舰以及英法手中的海龙号、海犀号猎舰,英国人保证可以归还,但以后这段时间只能停暂时停靠在英国人占据的威海卫,不能参与接下来的战争。

通过这次和谈,李大成也能估摸出洋鬼子之间的嫌隙,沙俄、德国在远东算是英国的敌人,合纵连横之法可用,大沽口一战之后,德国的远东政策肯定要变的,不然他们很难在山东立足,引导一下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顾其行那边很快就给李大成回了电报,无事、斥责、叙谈,六个字说明了一切,李大成给桂顺出的主意,虽说过激了一些,但很符合老娘们的胃口,威慑诸洋鬼子,提高她在诸洋鬼子眼中的地位,这是老娘们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儿,桂顺歪打正着了。老娘们自然要顺水推舟的。

让李诚有派人带着银子到南方雇人吹法螺,从现在开始到战争结束,这场戏演不完,真正大面积的振奋人心。就从这里开始了。

日俄两国什么也不必说,接下来的几十年,甩开膀子死磕就好,不磕到血流尽、人死光,不会有和平的局面。

议妥了这些,桂顺也就有了离京的借口,老娘们那边也点了头,津门这边只等桂顺回来坐镇了。

桂顺的折子,借用了德皇的匈奴宣言,不要宽恕,也不要俘虏,谁落入你们的手中,谁就遭殃!像一千年前的匈奴人在他们的国王阿提拉领导下声威远播,至今还在传说和童话之中威风凛凛一样,德国人的声威也要靠你们在中国流传千年,使中国人永远不敢再对德国人侧目而视。

当年的美国如此、印度也是如此,如今在进行着的布尔战争还是如此,一旦再开大清战场,天知道日不落帝国能不能承受的起这样的战争,发生在南非的布尔战争,占用了英国太多的军队,也消耗了太多的国力,反正英国人是不想在远东打这样一场战争的,不用朝廷告知什么,洋鬼子们自个儿就吵成了一团。

现在英国人真是不想在大清引发太大规模的战争,他这边态度一坚决,出于利益考虑美法自然要支持的。小日本也要犹豫一下,德俄两国的态度也不是那么的坚决了。

推己及人,这样的言论,诸洋鬼子也很难接受的,若是被大清的四万万百姓记住,这事儿真的就大了,在英国人眼中,德皇威廉二世就是个嘴贱的货,布尔战争之中,这货还给德兰士瓦总统发过贺电,直接恶化了英德关系,这货这次又说了不该说的话,一旦引发真正的乱局,遭殃的是谁?英国人首当其冲。

英美法三国,自然不支持这样的战争,德日俄三国依旧气焰嚣张,眼见远征军就要到了,德国这边的气焰最是嚣张。

做戏就要做全套,桂顺上的折子,说的话有些含糊其辞,但传给洋鬼子的消息就是有鼻子有眼了,近几天之中,彻底摧毁天津租界,表一表振威军的决心,肯定是要有的。

有了李大成给的底气,谈判桌上的桂顺就意气风发了,在大沽口那边十五天的期限之中,暂时的和谈结果也有了,振威军礼送天津租界的洋鬼子出境,洋鬼子将此前俘获的北洋战舰泊在威海卫,接下来的战争之中,双方都不能使用这几艘战舰参战,这样的结果,对大清来说已经是难得的胜局了,再想要好处,就不容易了。

天津租界之中的军队,剩下的也多半是小日本跟老毛子,放下武器礼送出境,可以一试,权衡了一下之后,李大成觉得可行,就回了电报。

有了这些流言与情报的推动,掌握局势的不再是诸洋鬼子与紫禁城中的老娘们了,一旦桂顺真的对天津租界下了死手,不得不战恐怕就是大清朝廷不得不做的选择了,起码诸洋鬼子是这么认为的。

没有李屠户也不吃连毛猪,找来王勇钦,弄了一份惊世骇俗的折子,李大成让人送到了京师,这份折子也就是个吓唬人的东西,真正玩起来,谁也不敢呐!

桂顺是带着京城使馆区的一部分人,回到天津的,天津租界本就有投降的心思,有了使馆的介入,这事儿也是水到渠成了。

给李鸿章提议,将德皇宣言发给老娘们,结果李鸿章那边婉拒了,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该说,李鸿章的分寸拿捏的妙至巅峰呐!

好事儿不出门,坏事儿传千里,在李大成的直接推动之下。当天消息就传到了东南一带,这个消息再由东南辗转返回京城的使馆区,闹的动静也就更大了。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